【執行長日記】閱讀心得:教會我的5個人生成長指南

執行長日記

執行長日記讀後心得

最近讀了《執行長日記:關於事業與人生的33條法則》這本書,由英國青年創業家史蒂文·巴利特(Steven Bartlett)所寫,內容分享了33個他在面對人生與經營企業時的個人準則,整本書的架構緊密,多個章節之間可以相互呼應,同時也使用個人、各大企業家的經驗作為案例分享。比起教條式的心靈雞湯,《執行長日記》給人更多的是前輩不藏私分享的感覺,而這些經驗法則,不管是在面對職場、伴侶、人際關係還是個人發展,都能夠融會貫通。

執行長日記作者是誰?

當然,要能夠寫出讓人信服的「成功學」,作者本人沒有兩把刷子可是不會有人買單的。

《執行長日記》作者史蒂文·巴利特(Steven Bartlett),是一名來自英國的年輕創業家,在年僅30歲時,身價就已經超過30億新台幣。

同時,他也是40多家公司的投資人,在創立「The Diary Of A CEO」Podcast節目後,更讓他聲名大噪,同時他的節目也是全歐洲多年來最受歡迎的商業類型節目。

在節目中邀請各大企業家、頂尖運動員以及各領域的菁英,和聽眾們分享自己的創業歷程以及人生智慧。

而作者史蒂文·巴利特(Steven Bartlett)本身來自於一個弱勢家庭,父母從非洲移民到歐洲後,他是求學階段中黑人小孩,但從小在校園中備受歧視的經驗並沒有打敗他,反而更加深他想要翻轉階級的決心。

從中學輟學之後,雖然和父親大吵了一架,但他輟學僅僅只是為了想要更快賺到錢,不久後他就和朋友共同創立社群媒體行銷公司,使用創新的手法幫助一個又一個客戶賺得盆滿缽滿,公司在短短幾年間不斷擴張發展,後來他又創立整合行銷以及區塊鍊公司,同時也開始錄製Podcast節目,節目不僅大受好評,同時也為他帶來更多的商機。

《執行長日記》就是史蒂文·巴利特(Steven Bartlett)結合訪談來賓與個人創業的經驗,使用淺顯易懂又不空泛的方法,集結成本書中的「33條法則」。

執行長日記:打造卓越人生的四個支柱

執行長日記
執行長日記讀後心得

史蒂文·巴利特(Steven Bartlett)提到,如果想要打造出卓越的人生,絕對少不了以下四個支柱:

  • 掌握自我
  • 精通敘事
  • 建立人生哲學
  • 熟悉團隊合作

在書中提到:「自我,是我們唯一能直接控制、掌握的事物;掌握自我就是掌控自己的全世界。」因此,如果想要打造出卓越人生,第一個要點就是要控制好這個,自己唯一能夠直接控制的事物。在人生的道路上,難免會遇上種種意外干擾,家人、社會、環境……等,越是想要控制那些不可控的,那麼就越浪費時間。

打從人類社會發展貿易以來,如何「銷售」一直都是致富關鍵,貨品的品質固然重要,但是在現代這個運輸發達的時代,想要從商品的品質脫穎而出,已經不是過去那麼簡單了。

因此,不管你想要推銷的是商品還是自己,好好精通敘事方法,把故事說得越吸引人、越打動人心,那麼就會有越多人買單。

人生哲學是我們在人生道路上,自己無條件都要遵守的原則,只要建立起屬於自己的人生哲學,無論遇到什麼狀況,都不要和它背道而馳,那麼我們就不用擔心會偏離自己的目標,能夠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

最後一個人生支柱:熟悉團隊合作,在現代社會中,各行各業都需要團隊合作,而本書中更強調的團隊合作,主要是以領導者思維出發,分享自己如何組建出一個具有向心力的團隊,找到目標一致的夥伴一起完成理想。

執行長日記:人生的五個桶子

執行長日記
執行長日記讀後心得

本書中提到,我們可以把人生用以下五個桶子來做解釋:知識、技能、人脈、資源、聲望。

在求學階段我們最先需要裝滿的就是「知識」,有了足夠的知識後,就可以開始將知識應用在生活中,累積屬於自己的「技能」。

而當有了知識與技能後,漸漸的就能吸引賞識自己的人,在累積人脈的過程中,也會發現自己可以運用的資源越來越多,按部就班的將每個桶子都裝滿後,個人的聲望自然而然也會越來越高。

執行長日記五個桶子中,除了知識與技能之外,其他的三個桶子都很容易因為遭逢各種意外而被清空,但只要你的知識與技能都還在,永遠都有足夠的資本可以繼續前進。

就和作者在書中提到的﹔「屯金子的人,只有片刻的財富;累積知識和技能的人,擁有一世的財富。真正的富有,取決於你的所知與所為。」一樣。只要你的知識量和技能夠充足,不管誰來都搶不走(除非失智、失能、死亡)。

桶子名稱說明積累階段注意事項關鍵價值
知識透過學習獲得的理論與資訊求學階段為主,最早開始累積基礎穩固後,能應用於技能發展是技能的基石,無人可奪
技能知識的實踐與應用,實作經驗的累積知識累積後自然發展需持續練習與更新是自我生存與發展的核心資產
人脈因能力與特質被賞識而建立的人際連結有知識與技能後自然形成可受外在環境影響而中斷能引導更多資源與機會
資源可運用的各種支持(時間、金錢、資訊等)隨人脈擴展而擴大容易因突發事件流失放大行動力與影響力的工具
聲望他人對個人的整體評價與認同所有桶子齊備後逐步建立非一蹴可幾,也易受損為個人品牌與價值的綜合展現

因此,在這五個桶子積累的大前提,就是要把個人健康視為最重要的,足夠健康的人,就有更多的時間能夠追求自己想要的事情。

執行長日記:改良版費曼學習法

執行長日記
執行長日記讀後心得

費曼學習法應該是許多人聽到爛掉的學習方法了,而費曼學習法也是一種從心態上改變思維模式的學習工具。

在本書中,作者將費曼學習法結合自己的經驗,總結出當我們在學習時,要以把別人教會為前提做學習。

以下也提供四個改良版費曼學習法:

步驟名稱說明目的
1學習新知找出想要深入了解的主題,進行研究與吸收相關資訊。建立基礎知識與理解
2像教小孩一樣解說知識把學到的概念寫下來,並用最簡單的語言像教小孩那樣解釋。檢驗理解深度、發現知識漏洞
3分享知識選擇適當的平台(部落格、影片、講座等)分享內容並獲得反饋。強化記憶、驗證學習成果
4複習想法檢視他人是否能理解並反過來教你,如無法則返回第一步。強化理解、優化學習流程

只要願意周而復始的按照上面的四個步驟學習,那麼接下來我們學習到的東西,就能夠真正的被吸收、內化,成為填滿自己的人生知識桶的來源。

Q: 什麼是費曼學習法?

A: 費曼學習法是一種強調「教學式學習」的技巧,透過簡化解釋與知識輸出來檢視理解程度,進而深化學習效果。

Q: 改良版費曼學習法有什麼不同?

A: 改良版更強調「回饋機制」與「輸出管道」,不只解釋給自己聽,而是透過分享獲得真實的回應,再進行複習與修正。

Q: 改良版費曼學習法哪一個步驟最容易被忽略?

A: 第四步「複習想法」常被忽略,但它是確認學習成效與閉環學習的關鍵,能幫助真正內化知識。

執行長日記:增加失敗率

第四個人生法則是讓我比較意外的,按照常理來說,當一間公司想要執行新的計畫,大家當然會盡可能能減少失敗率。

但是相對來說,也會因為害怕失敗而不敢創新,但只要仔細想想,就會發現許多創業家、實業家都不是一蹴而就、一炮而紅的。

在他們成功之前,勢必經歷過多次失敗,透過每次失敗,找出過去從沒發現過的問題進而改善,不管是Apple還是Booking.con,公司內部最重要的文化,就是希望所有人都能夠勇於挑戰並越挫越勇。

如同書中提到的:「當你勇往直前,有時能往前邁進一千步。這種報酬的長尾分布,正是為何大膽行動很重要的原因。最大的贏家,做了最多的實驗。」

當然,增加失敗率並不是毫無規劃的就去嘗試,如果在事前準備不足的狀況下就嘗試,那稱之為魯莽,但如果是做了準備、規劃後的失敗挑戰,都是進步的軌跡。

執行長日記:從細節做起

執行長日記
執行長日記讀後心得

不少人追求巨大的成功,但是從作者個人的創業經驗以及採訪多名企業菁英後,他發現所有巨大的成功,都是從一個又一個的「微小勝利」累積而來的。

書中說:「不是要取得巨大的躍進,而是在日常生活中觸手可及之處,從小處下功夫來改善細節。」往往在細節中的小缺失,未來將會釀成大災禍。

就如同駕駛飛機一樣,只要每分種誤差一度,那麼飛機最後抵達的目的地可能將差之千里。

像是在《原子習慣》一書中的看法相同,每天只要追求一點點的進步,那麼經過複利效應,十年後的成果將是令人難以想像的。

因此,本書作者認為,在個人的人生規劃中,也要不斷的從小細節著眼,將每個細節盡善盡美,追求每日微小的進步;之於企業管理,則是要將進步的觀念結合進公司文化中,無論多細微的成功,都值得被嘉許

他也整理出五個能夠在團隊中推動進步觀念的方法:

方法名稱說明核心目的實踐範例
創造意義讓員工理解工作的深層價值與人生意義,不只為了薪水。建立使命感,激發內在動機Apple以「改變世界」作為團隊願景
設立明確可行的目標把大計畫拆解為可達成的小目標並追蹤進度提升成就感與持續動力設立每週里程碑並追蹤成效
提供自主權讓團隊成員擁有決策與行動空間,並給予支持培養責任感與創新思維授權員工主導專案並提供資源
消除摩擦解決內部溝通障礙,促進理解與協作建立高信任的團隊文化定期進行跨部門交流與共識會議
宣揚進展即使是微小進步,也公開表揚與推廣建立正向循環、激勵士氣週會上表揚個人或部門亮點

總結:你想要的人生,已經開始了

《執行長日記》的最後一個法則-學海無涯,然後一個字也沒有寫,僅僅只是放上作者的個人網站QRCode,這樣的做法讓我忍不住被逗樂,果然是一個行銷天才。

當然,不排除會有不少讀者連掃都不掃,直接跳過這一頁,但是只要閱讀本書的基數夠大,相信就算僅僅只有10%的人進入到他的網站,就有機會幫他帶來更多的商機,而這個概念其實和我自己在經營SEO的觀念類似,經營SEO網站追求的就是增加流量,在流量足夠的狀況下,只要轉換率可以達到5%,也能夠為我帶來料想不到的獲益。

此外,作者大膽的在最後一個法則使用這個手法推銷自己,也呼應到本書前面提到過的:「越荒謬的行銷手法,越容易吸引人。」

不排除有些人看到這樣的做法,會認為作者非常偷懶,但他非但不擔心被觀眾討厭,他要做的就是引起注意,在行銷的世界裡,被忽略比起被討厭還要更慘(黑紅也是紅~)

執行長日記
執行長日記讀後心得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